重金属废水是工业废水中较难处理的一种,重金属废水是指冶炼、电解、电镀、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如铬、铜、锌、汞、镉、镍等这类金属污染物。这类废水毒性强,在自然条件作用下难以被降解,并通过土壤、水、空气传递,尤其会影响食物链动植物生长,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近年来,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已备受重视,国内外的科研机构研发出了多种处理技术。本文对重金属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旋转磁场微电弧技术。
1、重金属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
现在广泛应用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以及生物法等。
1.1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钡盐沉淀法等。其中,中和沉淀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广的方法,它具有去除范围广、效率高、经济简便的特点,但需要添加大量化学药剂,并产生较多的化学污泥,离子返溶造成不达标排放,处理水难以回用,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1.2 吸附法
吸附法可分为物理吸附法、树脂吸附法、生物吸附法。吸附法主要是在重金属化学形态不被改变的前提下,利用吸附剂的独特结构以吸附分离的方式去除水中重金属。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硅藻土、凹凸棒石、二氧化硅、天然高分子及离子交换树脂等,其中天然沸石吸附能力强,也是早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矿物材料。但由于吸附剂吸附容量有限,选择性高,所以吸附法应用范围限制在低浓度、单组分的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中,而且吸附法还存在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污泥产生量大、处理后的水难以稳定达标排放等问题。
1.3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利用高分子所具有的选择性来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不改变溶液中化学形态的基础上,将混合物进行分离、浓缩、提纯的技术。膜技术包括反渗透、超滤、电渗析、液膜和渗透蒸发等。目前,反渗透和超滤膜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膜技术设备简单,去除范围广,处理效率高,但存在膜组件价格高、使用过程中膜污染、膜通量下降以及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的问题,影响了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主要作为常规处理的后续处理。
1.4 生物法
生物法分为植物修复法、生物絮凝法。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通过吸收沉淀和絮凝等作用降低水中重金属含量,但治理效率较低,并且由于一种植物只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难以全面消除所有污染物;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和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微生物絮凝剂都还处在实验阶段,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成本较高,同时活体的微生物絮凝剂保存困难,所以限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大规模应用。
2、旋转磁场微电弧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旋转磁场微电弧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遵循化学反应定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核心部件Plazer-RF设备工作区域中导磁性工件的高速旋转产生强烈电流和数量庞大的微电弧,瞬间增强化学动力反应,达到破坏流体结构、减弱分子内和原子间的联接效果,将硫酸盐药剂快速分解、反应,促使氢氧根与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的不溶物质,达到高效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同时,依靠高浓度负离子的存在彻底消灭流体中致病微生物和病原体。
旋转磁场微电弧污水处理技术从根本上强化了动力性能,大幅提升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充分度,减少药剂投放量、辅助设备数量和体积,从而在保证低本、高效处理涉重废水的同时,能够解决污水中病原微生物、有毒物和污染物无法彻底处理的难题,实现污水无害化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重金属的回收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2.1 旋转磁场微电弧设备工作组件
旋转磁场微电弧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工艺组件为Plazer-RF装置,以及Plazer-RF装置的辅助设备(包括设备控制面板、冷却装置、沉淀器、过滤器等)。此装置具有以下特点:设备占地尺寸小于传统设备的10倍,主体设备尺寸仅为800mm×300mm,辅助设备使用数量少,复杂性降低,能耗只有0.05~0.25KW/m3,系统整体成本远远低于传统工艺成本;组件的处理单元数量或结构,可以根据处理需求进行组装和调整,并可改装为移动式,无需专门建设厂房或地基,节约占地面积,单套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为50~75m3/d。图1为Plazer-RF装置外观图。